中新社北京7月5日电 (记者 刘亮)随着中国提出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除了“硬”和“快”,基础设施建设“下半场”亦要注重“新”和“软”。
产业发展离不开基础设施提供的公共服务。在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进程中,现代化的基础设施更是重要支撑“后盾”,其中突出一个“新”字。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资料图:中国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顺利通过国家验收。中新社记者 孙自法 摄
中国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刘锋认为,过去,中国在水利、能源、交通、房地产等传统“硬基建”领域的大规模投入,为拉动经济快速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但也不可避免带来传统基建投资相对过剩,出现投入产出效率低等问题。
随着经济由高速增长转为高质量发展,中国提出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刘锋认为,基础设施建设亟须转变过去的发展路径,通过新能源、5G建设、云计算、工业互联网等“新基建”提高投入产出效率,为经济增长找到新引擎。
移动通信从“4G并跑”到“5G引领”,实现“县县通5G、村村通宽带”,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加快布局,多个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启动建设……近年来,中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呈现良好发展势头,已成为稳投资、惠民生、促发展的重要引擎。“新基建”发展迈出坚实步伐的同时,“软件”基础设施建设也提上日程表。
何为“软件”基础设施?如果说“硬基建”以看得见、摸得着的“钢筋水泥”为代表,“新基建”指向新一轮科技革命核心关键领域,正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硬核支撑,那么“软件”基础设施建设,则更注重让基础设施效能“如虎添翼”。
资料图:2022中国5G+工业互联网大会在湖北武汉开幕。 中新社记者 张畅 摄
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韩文秀近期撰文称,中国交通、能源、信息、水利等“硬件”基础设施的总体规模已世界领先,要着力提升建设、运营、服务水平,高度重视发展支撑电力、金融、网络平台等高效稳健运行的“软件”基础设施,更好发挥基础设施体系的整体效能。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分析说,更好地发挥整体效能,就是要通过提升基础设施软件建设,让基础设施在全生命周期效益最大化,让基础设施在促进要素流动,推动区域平衡发展,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提升生产效率,促进要素高效组合等方面发挥重要、积极作用。
周茂华表示,电力、金融、网络平台基础设施在经济运行和生产生活中有着重要保障和支撑作用,通过提升这三大领域“软件”基础设施建设,将有助于提升基础设施整体运行效率,更好服务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
在华北电力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袁家海看来,建设、运营、服务水平的提升,是挖掘和释放存量基础设施潜在价值的关键,直接影响产业的发展运行效率和协同水平,关乎产业体系的整体效能。中国超大规模基础设施,需要通过更高水平的建设、运营、服务来释放更佳的效能。
袁家海指出,电力、金融、网络平台这三大领域数据和信息要素的海量规模和交互实时性,对信息技术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三者高效稳健运行更依赖于高质量的“软件”基础设施,这些“软件”包括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在上述领域的深度融合。
值得一提的是,为更好发挥基础设施效能,“新基建”也被赋予更多担当。如韩文秀提到,要重视各类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适应提升公共卫生应急能力需要,依托大城市郊区现有旅游住宿等设施建设“平急两用”基础设施。
在袁家海看来,“新基建”的核心是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方面的基础性、公共性服务。如果把应急需求和正常需求的基础设施建设割裂开来规划建设,势必会造成应急基础设施投资的极大浪费和平常时期的闲置。而“平急两用”基础设施,通过科学的融合创新规划,既能让基础设施平时有效益,又能在应急时起保障作用,将助力更好发挥基础设施整体效能。
标签: